作者|杨丹
“整天昏昏醉梦间,忽闻春尽强爬山。因过竹院逢僧话,偷得浮生半日闲。”
与刘小武约好去他的半日闲艺术空间采访时,心中登时显现唐李涉的这首《题鹤林寺僧舍》。在纷扰的世事中,寻得半日的悠闲,让身心得到疗养。诗意中交织着禅意。
长沙的夏天,燥热得让人乏力犯困。当踏上参差野趣的青石台阶,穿过绚烂郁葱的紫藤花架,步入刘小武的艺术空间时,韶光慢下来了,国际静下来了,身体清凉了,心机飞扬了……
《终究的虎贲》 砂岩雕琢 1050厘米×280厘米 2020年(常德市文物局保藏)
雕塑当然是咱们说话的主题。没想到的是,除了雕塑,刘小武说得最多的却是“道”。一个大大的“道”字,挂在他的工作室书房。那是恩师、闻名艺术家李正天的墨宝,边上附有小字“赠刘小武同路”。
“悟道终须十分尽力,修为未敢半日空闲。学先贤文可载道,承传统相由心生。”这是另一位教师吴雅琳手书给小武的,也挂在工作室的显眼处。
循着刘小武或暗或明、或曲或直、或惊或喜的艺术行进之路,我逐渐理解了他将工作室命名为“半日闲”的来由:不只“偷得半日闲”,更是“未敢半日闲”。一起,也接触到了他那颗寻求艺术的道心。
1.天然生成与泥巴有缘
刘小武1982年出生在邵阳武冈市。他说自己从小爱画画,爱玩泥巴,爱用泥巴做各种东西,“一摸起泥巴,就振奋。或许天然生成与泥巴有缘。”
其时的村庄,许多人不知道学艺术终究有什么用,刘小武被视为游手好闲。妈妈也不破例,忧虑画画影响他的学习,总想念:“你好的不学,学什么艺术!”走运的是,他遇到了好教师,校长不只给他免了膏火,还给予了特别待遇:“刘小武的劳动课不要上,放学后就去画画。”
《新娘》 汉白玉 41厘米×30厘米×46厘米 2016年(李自健美术馆保藏)
那时的他沉迷油画,方针是考中央美院油画系。成果,央美落榜了,一差二错,他被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录取了。入校时,他仍是个雕塑小白,班上许多同学却是根本功都掌握了的。为此,他不分日夜,将自己关在工作室苦练,找手的感触。一个学期后,他赶上了他人。
刘小武说,搞雕塑吧,猛一听挺酷,巨大上,可实则是个苦力与膂力活。做泥稿的时分,成天与泥巴打交道,胸前常挂着一个皮褂子,两手沾满泥,来个朋友都不敢容易握手。雕塑成型后,移动一下可费老劲了。尤其是大件,修正、调整,得凭借梯子上上下下,这个进程但是一点都不巨大上。加上商场也有限,所以大学同学,持续干雕塑的,严厉来说,没有几个了。
诙谐的刘小武还讲了一个相亲时的段子,力证学雕塑的自己是怎么不受待见。
当老婆仍是女朋友时,他这个准女婿第一次上门参见未来的岳父岳母。尽管老婆早给家里人介绍过他的工作,可世居村庄的老丈人并没有弄懂这终究是啥。碰头谈天,刘小武免不了又是一通卖力地比划加解说。
好久,岳父脸上豁然了,说:“哦,我知道了,便是打碑的……”
刘小武无法地耸耸肩,可目光却盛满温顺。
韶光荏苒,那个喜爱玩泥巴的孩子长大了。玩泥巴成了他的工作,也是他此生挚爱。
2.用泥巴宣布自己的声响
刘小武习惯用泥巴宣布自己的声响,寻求意到、心到、手到,长于化道为形。
灵秀的少女、问天的屈原、劳动的父亲、懵懂的孩提……这些年来,各种不同的人物在刘小武的手中,获得了永久的艺术生命。在许多神态各异、绘声绘色的著作中,《虎贲千秋》尤值得要点重视。这组体现1943年冬常德会战的主题雕塑,让人一眼万年,难以忘却。
雕塑大师米开朗琪罗在构思《大卫》雕塑时曾说:“我要让他复生,冲向战场。我要让佛罗伦萨人深信自己的力气,树立起打败敌人的自决心。”《虎贲千秋》生动地复生了英豪,以形写神,让英豪事迹和精力得以不朽。
《虎贲千秋》 铸铜 540厘米×180厘米×280厘米 2019年(常德市文物局保藏)
雕塑以“城墙”和“德山”之形安排构图,既显示厚德载物,也体现了这是一场“守城战”。在破碎的城墙之上,八位不同军种不同年纪的将士,用自己歪曲的身躯和偾张的表情诠释了保家卫国的大无畏献身精力。有的在怒吼着抛掷手榴弹,有的正俯身精准射击,有的受伤后用单手反击,还有的怀有着重伤垂危的战友不肯抛弃……
刘小武想用自己的手,用自己的著作最大程度地体现那场艰苦卓绝、悲凉惨烈的捍卫战。为此,在翻阅、消化了许多的前史材料后,他实地走遍了战役中的每个据点,采访了许多的大众,画了许多张画稿。
他找到一个亲历过那场战役的白叟,叙述了小时分目击的一个实在场景。在一次混战中,一个中国战士腹部受伤,肠子显露来了。可他用手将肠子塞进肚子里,持续战役,一连砍伤了六七个日本鬼子,才倒地献身。
刘小武将这个人物和细节体现在了这组著作中。剧烈的痛苦,让这个战士用手紧捂着腹部,不知不觉中,手指都插进肉里去了。动作、目光体现得十分到位。
在雕塑著作中,人的爱情不只体现在面部,更体现在肢体言语上。他说:“没有血与火的冲击,就没有到位的肢体言语。做出来的东西,就像摆拍。”为了实在地呈现人在战役中的肢体言语。他许多次地在拆迁的废墟上,在湘江边的小洲滩上,买了军服,将身边亲朋好友拉来当模特,进行现场演练。演练中,他曾被钢筋扎伤,也曾为求传神,忽然向朋友建议“进攻”,当然,更多的,是在声嘶力竭后,趴在江边,在脑子里一点点地复原和构思。
在完结主题雕塑之后,他又创造了11块浮雕系列,诠释虎贲将士苦战日寇誓死捍卫常德城的史诗画卷。最大的一幅浮雕取名《终究的虎贲》,描绘了虎贲将军柴意新为捍卫常德城,保护包围流尽终究一滴血的大方悲凉场景!
这组著作,他前后共花了一年多时刻,除掉各种开支,根本没挣钱。可他依然感到值得。
3.匠心铸史 化道为形
“雕塑不只仅是处理审美的问题,仍是民族魂灵与道统的物化。”刘小武的身上有一种职责感和负重感,一向把体现前史严重体裁作为自己创造的方针。
《三千斤》是他为留念“共和国勋章”获得者袁隆平做的雕塑,现安放在湖湘劳模工匠馆。铜像是坐姿,九十岁高龄的袁老爷子面庞消瘦,目光坚毅,浑身充蓄着力气,左手抱着一大束稻穗,右手肘关节支立,大拇指和食指扣起,摆了一个“三”的手势,喻意着“杂交水稻亩产打破三千斤”。
《三千斤》 铸铜 92厘米×80厘米×115厘米 2022年(湖湘劳模工匠馆保藏)
上一年,刘小武用近半年时刻,以毛泽东主席亲身定名的相片《艰苦创业》为原型做成雕塑,取名《光亮在前》,以表对复兴路上“新征途,再动身”巨大思维的呼应。
这张相片由摄影师吴印咸拍摄于1942年9月,毛主席在窑洞前的土坡上给晋绥干部讲“发展经济,保证供应”,穿戴双膝打补丁的粗布灰制服,脚上是灰布鞋。
“光亮在前”四个大字是五年后的1947年3月,毛主席给任弼时女儿任远志的题词,也是写给延安中学师生的寄语,更是对中国革命的巨大预言。当然,也是对走在中华民族巨大复兴路上的全国人民的鼓动。
当今国际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作为雕塑家,刘小武觉得有职责秉着“匠心铸史,化道为形”的精力,创造有永久生命力的著作。
刘小武深知,想要做到形神皆备,必须有深沉的技能沉积与形体认知。他收集了毛泽东各个时期的相片100多张,将这些特质提炼出来,参加自己雕塑言语的考虑,杂糅在著作中。雕塑的人是毛泽东却也不是毛泽东,更像是用雕塑言语表达的毛泽东的精力特质的调集与扩大。有力扛千钧的思虑,有面向未来的决心,有举重若轻的达观,超然又天然,神性又人道。
现在,他正在创造一个大著作,体现毛泽东与杨开慧在板仓的终究一别。为什么挑选这个体裁,一是这个体裁新中国建立70多年来三代雕塑家还没有人创造过;二是觉得自己现在还有膂力,搬得动;三是这段前史还不是很远,有的场景和细节还能够去求证。
“终究一别”当然离不开爱情,但更多的是大情怀和大担任。他们是巨人,是爱人,也是俗人。他依然会在人道和神性中去掌握一种平衡。
他坚持雕塑的终极方针是为创造出有震撼力的好著作而尽力。《虎贲千秋》《三千斤》《光亮在前》等均是饯别这一艺术理念的著作。
他说:“假如你的雕塑著作不能讨论片刻与永久的联系,直面雕塑时,耳边没有年代呼啸而过的车轮声,它凭什么一向矗立在这儿,抵挡无尽时刻的冲刷?”
4.好的艺术著作应该让观者慢下来
刘小武是个感恩的人,感恩教师,感恩日子。他说自己遇到了许多好教师,正是有了他们的教训和鞭笞,才有了自己在艺术道路上的坚持。
恩师李正天一向十分赏识和看好他,那个大大的“道”字是大学结业前夕为他题写的。刘小武特别感动教师的那句“赠刘小武同路”:“我是一个行将结业的大学生,李教师是大艺术家,不说他的墨宝多少人求之不得,仅放下身段,视我为‘同路’,便是极大的鼓舞。”后来,李正天教师两次来长沙,专门到了他的工作室,不只题写了“半日闲艺术空间”工作室名,又相继赠了两幅字:“气正路大”“吾道南来”。对他的器重和希望,可见一斑。
雕塑是一种表达情感与心里的艺术。刘小武说:“我在大学期间学到了许多雕塑技能与形体构建的根本知识,但在十多年的雕塑生计中,我终究发现,想要更进一步,就必须要用自己的感知器官,去感知国际与本身重视的事物。”
刘小武一边画画,做雕塑,一边读书,悟道,去增强自己的感知才能。工作室的墙上满是他“开悟”时的涂鸦。如:“人心惟危,道心惟微,惟精惟一,允执厥中。”如:“苏子曰:水月何羡!”又如:“必定、否定、否定之否定的进程便是全进程,每一步都有必要。”等等。
其中有一句给我留下了深入的形象:“假如雕塑是几句美丽难明的文字能说清楚的,那就不需要米爹(米开朗琪罗)和戴爹(戴逵)了。”
米开朗琪罗,我们都知道,巨大的雕塑家。关于戴逵,或许就比较陌生。他是东晋末年闻名的艺术家,在音乐、绘画、雕塑上都有很深的造就。他也是一位严厉自律的高士,对权贵鄙视,对艺术谨慎,并且在创造中敢于立异,精雕细镂。在造佛像时,他斗胆地改变了以往佛像都是外国人的姿态,造出了中国人面相的佛。这在释教造像史上是一个壮举。
从中,我看到了刘小武对魏晋风姿的神往,对艺术立异的爱崇。
在半日闲艺术空间大门的正对面,有一个狗舍:二层高,木栅门,宽阔通透,一只黄中带黑的小土狗正趴在上层睡觉。狗妈妈由于一场事故死了,留下了5只没满月的狗崽。刘小武收养了它们,并发起朋友们领养。
“来,看看小狗!”刘小武娴熟地剥了一个煮鸡蛋,丢在狗碗里。然后领着我往后坡上走十来米小路,面前呈现一片长势极好、新鲜翠绿的菜地。刘小武将之命名为“半日闲艺术亲子菜园”,创造之余,他会来这儿劳动。周末,更会带孩子一起来,天伦之乐、田园之趣、劳动教育,同时得到处理。菜种得太多,他会在朋友圈呼喊“快来拿菜哒”。
从中,我又看到了一个尊重生命,酷爱大天然的刘小武。
他是一个艺术家,也是一个思维者。“我想去做没有甲方的著作,人物的心里便是我的甲方。”“好的艺术著作应该让观者慢下来。”这是他的抱负。
我想,他是做到了。
(图片均由刘小武雕塑工作室供给)